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创建于1955年,是武汉市办学水平示范校,曾获得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案例一等奖。一直以来,学校不忘初心,坚持创建文明校园,提升文明品质,创立形成了以“雅行教育”鲜明特色的文明校园,探索构建了文明校园常态化的创新之路。
一、领导班子为范,举文明之旗
创建文明校园,学校领导是关键。校长张同祥2014年秋任职后,协同支部书记刘寒林及班子成员在总结经验与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对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从师德师风、文明习惯等八个方面进行了长线规划和具体部署,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在工作实践中,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张同祥校长身体力行,2016年被选送参加武汉市首届教育家型校长研修班,出版专著《走向绿色教育》,推选为区第十一届党代会代表,今年被评选为武汉市十佳阅读推广人,获评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
学校党支部围绕创建文明校园开展系列活动,将“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筑牢思想根基。支部主题党日融入“三会一课”,书记、校长带头学习和讲党课,中心组成员引领学习,党员教师主动学习。学校五个党小组开展争创“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小组、党员示范岗活动。组织师生开展“践行核心价值,追逐中国梦”学习教育活动,还充分利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指数测评”等活动契机,组织师生进行文明劝导与宣传,开展文明、卫生服务实践。今年刘寒林书记、施蓓老师获评武汉市文明市民。
今年以来,在市区两级多次预检中,学校各项工作名列前茅,受到通报表扬,先后有国家关工委、团中央、省委宣传部来校调研雅行教育,得到了领导和随行的首肯。
二、思想道德为首,兴文明之风
思想道德是文明之基,也是文明之魂。近年来,我们在深入推进“雅行教育”中,创新思想模式,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实践活动,以独具特色的“三小”——“小岗位、小家政、小导游”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帮助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学习一种本领、体验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个习惯、形成一种品质”。
“三小”活动涵盖了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的三个生活层面,一首短小的三字经形象地诠释了教育意义和教育效果。在校我有“小岗位”、在家我会“小家政”、社区我当“小导游”的“三小”活动深入开展,引来各方面的交口称赞,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评选一等奖、湖北省特等奖。中央文明委和省市区领导多次到校视察,省内外兄弟学校师生慕名来访。
三、活动阵地为实,成文明之行
在活动中创建文明,文明在活动中体现。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开展富有特色的三项活动,丰富文明知识,实践文明行为。
1.《风景这边“读”好》“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培养师生做文明人。按照“雅行润泽生命”的理念,我校坚持“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创设载体搭建平台引导师生“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人人读经典、个个诵诗文、处处有书声、时时飘书香”的浓厚氛围,开拓了浸润经典、知行合一的校园新天地。武汉市委有关领导要求以广小为试点,进行全面推广。
2.“阳光雨露伴成长”系列活动,教育引导师生做有责任的人。在师生“岗位服务”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分设团队岗和个人岗,教师中有“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青年文明示范岗”…… 学生中有“文明行为引导岗”“文明礼仪示范岗”“环境卫生监督岗”……开展“雅行之星”“雅行之最”评选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文明创建机制。
3.“雅行项目建设”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学生做有能力的人。学校组建了文学、艺术等方面多个项目社团,每到社团活动时间,校园内就洋溢着悠扬悦耳的古琴竹笛,空竹嗖嗖作响飞舞在上空……“哆来咪”合唱社团的汪子俊成为了武汉人艺携手英国顶级音乐剧制作团队精心打造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的主演,舞蹈《和谐阳光》获武汉市青少年六一文艺汇演金奖;啦啦操队在市区各级比赛中脱颖而出,最终迈出国门,在国际舞台绚丽绽放,捧回两个亚军一个季军奖杯。
四、教师队伍为导,浇文明之花
教师是文明的创造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在文明校园创建中,我们在切实抓好教师师德师风的基础上,落实教师教书育人职责,浇灌文明之花。
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着重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三全”教师,重点抓好班主任培养,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班班都设正副班主任,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活动,提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班队等德育课程的质量,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保证专课专用。学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班主任,施蓓老师被评为武汉市“功勋”班主任,桂婷老师获区“十佳”班主任,邢静、鲁彩雯等多名老师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
教师们创造性地浇灌文明之花,设计了入学课程,启动一年级好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并促进学生养成“十个好习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设计了系列毕业课程——感恩系列、畅想系列、体验系列,为做好一名初中生做准备。
五、校园文化为根,固文明之本
校园文化是文明校园之根,也是文明校园之本。作为武汉市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示范学校,我们创建“四个一”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校园,落地开花。“四个一”是一个体制:即变学校孤立抓为联合抓的领导机制,组建校长为组长,学生中心、课程中心牵头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组,形成整体联动,齐抓共管,上下互动的领导格局;一个机制:即构建横向外延,纵向贯通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衔接机制,具体是与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和雅家校联盟、课程建设有机整合,深度衔接。一个平台:即搭建一个孩子“活起来”和“讲清楚”的活动平台,构建e雅智慧校园APP,把传统文化与智能化相融合,生动形象;一个氛围:营建一个切身之知的传统文化进校园的体验氛围。
近年来,学校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中,在有效保障、有效途径、有效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做到知到切身处,入脑入心,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社会满意程度较高。武汉市文明办编发简报进行了宣传,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述永来学考察后,给予高度赞赏,向全市推广学校经典诵读《评价标准》。
六、环境建设为基,谱文明之歌
校园环境是创建文明校园的重要资源。学校以“学园、花园、乐园、家园”为创建目标,营造具有丰富内涵的校园文明环境,构建全新的教育场境。
在外观上,我们创造性地推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设计了“五纵五横一廊”的校园文化框架。“五纵”(五个楼梯):先秦——智者的叮咛;魏晋——诗化的人生;唐宋——歌者的悲欢;明清——理性的追寻;近现代——崛起的探索。“五横”(五层走廊):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五个成长过程:一层走廊——种子;二层走廊——芽;三层走廊——茎;四层走廊——花;五层走廊——果。寓意健康成长,学有所成。在内观上,我们建设了读书长廊——“屯雅廊”,开放书架,明晰读书序列,打造书香校园。
校园环境谱写了文明之歌,“中华五千年文明路线图”让小楼梯变成了大世界,“开放式书廊”让小行动变成了大道德,“校园风景线”让小礼仪变成了大文明。